人生没有快进键
昨天去朋友家一起看了完美的日子。
主角平山过着整洁规律低密度生活:每天逐个打扫同样的厕所,中午在同一棵树下吃便利店买的三明治,下班去澡堂洗澡再去同一个饭馆吃饭。住的日式小宅子打扫得一尘不染,即使是书架也是摆放着整整齐齐大小规整的文库本。每晚睡前躺在榻榻米上读书。房子坐落于很幽静的角落,天气好的时候,微风拂过,日光照在脸上。一个文艺青年的理想之家。
影片中他几乎不说话,一开始我甚至怀疑他是哑巴。印象深刻的是他经常心满意足地抬头望天,但因为没有内心独白,也不知道他在欣喜什么,仿佛活着的每一天都让他感到满足。他拿一个老旧的照相机反复给同一课树拍照,人活得也像树一样,很安定,仿佛没有欲望,也没有因为欲望无法满足随之而来的焦虑。
但他精神上却过着丰富的生活:喜欢听六七十年代的磁带、去二手书店淘书、睡前读福柯,常去的小酒馆里会有携带吉他随时弹奏的文艺伙伴。自己虽然是个大叔,却因为品味高雅能吸引到年轻同事求而不得的年轻女子,就连外甥女也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好奇。
电影给我的感觉,仿佛工作只是现实的一刹那,更重要的是工作之外的生活。村上春树如果写清洁工,应该就是平山这样吧。
如果是十年前的我,应该会很喜欢这部电影吧。那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可以做一辈子会计。对工作的期待来就来自于类似的文艺作品(比如刺猬的优雅):上班干活,下班回家边喝啤酒看电视剧,然后洗澡钻被窝睡觉。仿佛人可以从这种规律有序的生活中找到应有的平静,而工作不过是谋生的一种手段,不会带来任何情绪的波动,就是工作而已。那时候我觉得我是可以接受这样的生活一辈子的。
上班后才发现最痛苦的是无数个工作的刹那。眼睁睁看着时间一点一点被鸡毛蒜皮的琐事挥霍掉,还要面对职场上的各种纷扰纠缠,下班后剩余的心力只够用来刷手机。电影的欺骗性就在于他们把这段人被消磨被损耗的时间快进了。而十年前的我,只不过是在用有限的人生经验来揣度更为漫长的成人岁月。
人看上去老是疲倦, 不够睡,象个谜, 是很多单位组成的一大堆,都在说: 我赚钱过日子, 我赚得刚可以过活, 却占尽我的时间。
况且人能不能真的活得跟一棵树一样,没有欲望,每天只活在最小半径之中,并且对此感到满足。就我而言,我想玩、想吃,想四处游走,想体验不同的生活。电影里日复一日的生活看起来如此有吸引力,感觉又是一种快进带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