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菜菜子

Footprints on the Moon

突如其来的半月记 Vol.1

Posted at # 月球背面

本月事件

在物业管理公司入职满月了

每月一号清早,都要去公司处理房租支票入账的工作。想来讽刺,当初在国内最厌恶一号结账,没想到来了加拿大依然躲不开月初加班的宿命。

存支票的流程极其原始,需要手动将每张支票正反面拍照上传。月初还得逐笔核对给房东打款的金额,在 excel 和系统之间来回比对,再一个个点击付款。这家狗屁公司去年业务竟然翻了一倍,直接导致每月要处理的支票数量和房东打款笔数暴增。一月份已经是忙到临近下班才勉强完成,真不敢想象往后几个月会是什么光景。

每天坐在办公室,一想到自己的最低时薪和无福利待遇,就想辞职。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受这份罪?这份工作对我的职业发展毫无助益,工资更是少得可怜。前几天老板还给我和朋友看了份租客申请,嫌弃对方只拿最低时薪,办公室气氛一度凝固,这蠢货给我俩发的也是最低时薪啊。说起来,跟朋友吃饭时一起骂工作,发现华人公司老板一旦跟你说转年薪制,那就是要加大剥削你的力度了。年薪制就是全天候 on call 且不给加班费的代名词。

下定决心办了女子健身房的会员卡

开卡前着实纠结了一番:双周收费 15 刀,还得在入会 45 天后额外交 50 刀场馆建设费。虽说自家公寓就有健身房,但器材确实有限。我这个不爱出门的人,一方面被那些豪华器材诱惑,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出门阻力过大。

这家健身房的会员分两档:基础版 15 刀一双周,可以随意使用所有器械;高级版 25 刀,还能享受红光治疗、水震动按摩,以及参加团课。红光治疗仪不知道是不是智商税,站在仓里有点莫名其妙,感觉随时要发射离开地球。至于那个水震动按摩,简直像是被人拿着网球疯狂击打,完全体会不到放松的感觉……

昨天闲来无事读了本功能性训练的书,突然发现童年时代那些跳格子、跳皮筋和青蛙捉虫(就是单腿跳着抓人)竟都是绝佳的”功能性训练”。想来成年人身体不好,或许就是因为忘记了怎么玩耍。希望接下来能好好利用健身房的各种器械,把功能性训练融入日常。

又又又接到了来自家乡社区的问候

这次是因为演员王星在泰国拍戏被绑架到缅北诈骗园区的新闻在网上炸开了锅,这才让老钟人意识到,原来不止女性会遭遇拐卖的命运。搞笑的是每当缅北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家乡的片警和居委会就一定会来确认我的下落。同样在加拿大的妹妹却从未经历过这种关怀,就因为我年纪大,在传统观念里没有这么大还要留学的人。

读过

其实不是一月份读的,之前几个月没写读书总结,找个地方塞一下。

《体育运动中的功能性训练》

Cover Image
2025年01年20日 读过
通过训练在最小化损伤风险的同时保持高水平运动表现。不论是在力量房、赛场、田径场,还是训练垫上,《体育运动中的功能训练(第2 版)》都能帮你实现最佳训练效果。作为国际zui权-威的运动表现教练之一,迈克·鲍伊尔使用的概念、方法、练习和方案都能够zui大程度地优化运动员的比赛动作。本书包含一系列的功能性评估,便于为不同运动员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通过自我强化进阶练习,训练运动员的下肢、核心、上肢直到全身,增强其在运动专项中所需要的平衡能力、本体感觉、稳定性、力量和爆发力。书中的训练方案示例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应用,确保身体运动表现在各个方面都获得充足的准备。鲍伊尔还在泡沫轴滚动、拉伸、动态热身等方面加入了zui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供了绝佳的训练建议。《体育运动中的功能训练(第2 版)》超越了传统的动作描述和说明的方式,加入了全彩高清的基础动作图片、注释以及重要动作分析。 《体育运动中的功能训练(第2 版)》是鲍伊尔以他十多年前出版的著作为基础,进行提炼和扩展后完成的。这一版本提供了zui先进的功能性训练知识,能满足各种专项运动需求。
book

前段时间跟着训记做最传统的力量训练,但每次训练完也没有觉得身体变得更流畅,反而是越发地僵硬。如果一个运动没有 make you feel better,那为什么还要继续呢。接下来准备以这本书为指导试试看功能性训练。

《我在太空的一年》

Cover Image
2025年01年20日 读过
➢长期太空飞行有哪些艰难挑战? ➢宇宙辐射会对人体产生怎样不可逆转的影响? ➢面临与太空垃圾相撞的灾难性风险,宇航员该怎么办? ➢与所爱之人相隔千里,远离地球的安逸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本书的作者斯科特 · 凯利是一个在太空中生活了近一年的人,是NASA火星计划中颇具野心的任务之一——双胞胎实验计划的参与者,他曾在国际空间站连续生活340天。 斯科特和他的双胞胎哥哥、NASA宇航员马克共同参与了双胞胎实验计划,斯科特在太空生活,马克则留在地球。通过对比他们两人的身体变化,科学家希望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太空生活对人体的影响。 这本书真实地记录了斯科特4次非凡的太空之旅,以及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成长为航天英雄的传奇历程。斯科特将带我们探索神秘的世界尽头,展现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宇航员将看到什么样的景观,将面对怎样的风险,会有怎样的复杂情绪,又该如何适应这个未知的世界。在斯科特的个人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类创造力和意志力的力量,以及银河系数不胜数的壮美奇迹。
book

作者描述了自己在空间站生活的一年,很多细节都特别有意思:俄罗斯和美国 NASA 行事风格对比(比如俄罗斯觉得倒计时就是花哨无用的仪式所以发射火箭不搞这套,直接一键发射),太空站中缺少大气层的保护哪怕闭着眼睛睡觉也会被宇宙辐射点亮视野之类的。最大的缺点就是作者每隔几章要插入自己的成长经历。Nobody cares!只好整章整章地跳过……

《有为-汉武帝的五十四年》

Cover Image
2025年01年20日 读过
以汉武帝时代时间节奏写当时历史,还原血肉丰盈、灵魂复杂的刘彻,描摹急剧变化时代中的众生相 ◎ 编辑推荐 ☆书写“汉武帝之时的汉武帝”和“汉武帝之后的汉武帝”。全书40万字,内容翔实,细致梳理时间线,订正史籍谬误缺漏,填补《资治通鉴》中缺失的历史细节。 ☆以编年体细致描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将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的每一年作为一个篇章,每个篇章分若干主题展开叙事,兼具开阔与精微,揭示汉武帝何以成为后世中国封建帝王的参照对象。 ☆进入汉武帝时代的时间节奏和生活情境,看见煌煌盛世,也看见盛世之下的众生相。汉武帝无疑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但他的作为与当时普通人的感受能否共振,或许更值得探究。 ☆配合必要地图,直观呈现史事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汉武帝刘彻在位的五十四年作为时间引线,构成一部清晰、充实的汉武帝时代编年史。 作者以当时的时间节奏书写当时的历史,将符号化的汉武帝复原为血肉丰盈、灵魂复杂的刘彻,也描摹了急剧变化的时代中的众生相。 经由本书,每个人都会看到不同的汉武帝,看到不同的汉武帝时代。喜欢英雄叙事的,看到了青年英豪;沉湎悲情主义的,看到了落拓老将;抱持大国情怀的,看到了煌煌盛世;惯于悲天悯人的,看到了无名苍生。
book

小时候看黄晓明演的大汉天子一直以为汉武帝是个明君,出征匈奴也是了不起的功绩。然而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这货不仅滥杀成性(甚至对自己的亲生儿女下得了毒手),更是好大喜功。那些所谓的大国政绩,无非是建立在对百姓无情盘剥的基础之上。历史如此,当下亦然。什么军演和航母,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有什么意义,医院里用的药甚至比面粉还便宜。反观加拿大这样的国家,只配备了 82 辆坦克,却能让人民享受免费医疗,还给未成年人发放牛奶金。我更想自己的钱被花在这些上。

《看不见的女性》

Cover Image
2025年01年20日 读过
这本书没有咆哮,只有事实和数字。在告诉我父权制是我想象出来的之前,请你先读读这本书。《看不见的女性》充满启示,令人恐惧,又充满希望。堪称一部现世的《圣经》。 ——珍妮特·温特森,英国知名作家 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简直是掌握数据的西蒙娜·德·波伏瓦。 ——莱昂内尔·巴伯,《金融时报》前主编 · 🚺 关于全世界一半人口被无视、被消声的故事,全方位揭露无处不在的隐形歧视 🚺 一本书彻底更新你的性别思维:我们的世界以男性为样本、由男性设计,为男性设计 🚺 从校园到职场,从孕育到患病,“掌握数据的波伏瓦”展现她被忽视、压榨和威胁的一生 🚺 一本改变游戏规则的书,获《金融时报》&麦肯锡商业图书奖 🚺 当代女性生存指南:在专为男性设计的世界该如何生存和改变? 🚺 横扫欧美市场,已译成30多种语言,简中版首次引进! 🚺 英国书店最受读者欢迎好书,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作品,牛津大学院长大力推荐:每一页都充满事实和数据 🚺 曼切斯特大学、墨尔本大学、阿斯顿大学等名校教授推荐,《自然》《经济学人》等知名媒体联名推荐,入选《新政治家》《观察者报》《周日泰晤士报》年度选书 · 世界对女性的忽视或威胁,存在于每一次凝视,每一趟公交,每一间厕所,每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存在于你我生活的每一处隐秘角落。 女性承担了75%的无偿照护工作,每年为全球GDP贡献10万亿美元 ——却休息得更少,得不到报酬,缺少社会支持; 女厕经常排长队,男厕却基本畅通无阻 ——因为女性生理构造不同,所需的如厕时间是男性的2.3倍,而男女厕普遍被设计成相同大小,且男厕因有小便池而能容纳更多人; 女性遭遇车祸受轻伤的可能性比男性高71%,重伤可能性高47%,死亡率高17% ——因为汽车根据男性身材设计,碰撞测试假人几十年来都以男性为基准,即使近年采用女性假人测试,也未考虑女性的肌肉质量分布与骨密度等生理差异; 同样的药物,女性服用后效果远不如男性 ——因为相当多的药物实验未将女性纳入研究,90%的药理学论文只描述雄性动物的研究,男性身体被用来代表全人类。 从公共交通到政府决策,从工作场所到医院手术,在大量“性别中立”的规则背后,男性往往被视为默认选项,女性则被视而不见。 · 《看不见的女性》是一本改变游戏规则的书。这本书应该出现在每一个政策制定者、政治家和管理者的书架上。很少有书能真正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看不见的女性》正是这么一本罕见的作品。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提出了一个有力的例子,表明世界是为男人而设计的。 ——《泰晤士报》 在《看不见的女性》一书的表面下,有一种即将喷涌而出的愤怒在文本间不时浮现。但这本书的力量并不来自修辞——而来自它平稳且连续不断的证据堆积,以及纯粹的观点的分量。阅读《看不见的女性》,读者可能会像我一样有眩晕的感觉,因为其中许多都是我自己的故事或我朋友的故事。 ——《新政治家》杂志 用这本书武装你自己,再把它塞到你认识的每个人手中。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绝妙之作! ——海伦娜·肯尼迪,英国议员,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德学院前院长 这本书对“性别数据缺口”的探索,是目前每一场女权主义斗争的有力武器。 ——海伦·刘易斯,《新政治家》前副总编辑 无懈可击的事实,强有力的故事,才是感动人心的东西。这本麦肯锡年度商业图书的获奖者巧妙结合着两者,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带来曙光。 ——凯文·斯尼德,高盛公司亚太地区联席总裁 《看不见的女性》讲述了一个被忽视的话题——我们从未发现,更不知道为何如此。这本书对性别政治的认知与无知进行了有力、重要和令人大开眼界的分析。从技术到自然灾害,它新颖而及时地提醒我们,为什么在那些塑造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机构中,我们急需女性担任领导职务。 ——科迪莉亚·法恩,墨尔本大学历史及科学哲学教授 《看不见的女性》是一部相当有趣的作品,充满无数引人深思的迷人事实。将男性视为默认选项,或将女性视为矮小的男性(当女性被考虑之内时),其后果将对每一个人、对万事万物都产生广泛的影响,从铲雪到安全带再到许多医疗学科都是如此。以后当我心脏病发作、发生车祸或去剧院上厕所时,我一定会想起这本书。 ——吉娜·里彭,阿斯顿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荣誉教授
book

我知道这本书应该很有意义,但读起来实在太扎实了,有种把一篇论文扩充成一本书的感觉。

《群星的法则》

Cover Image
2025年01年20日 读过
这是一本权威天文学家写给大众的宇宙通识读本。作者对现今人类掌握的宇宙知识娓娓道来,对天体物理发展史上的众多掌故如数家珍,笔触细腻而优雅。 本书从地球开始,由近及远,形象生动地讲述了太阳系、银河系、星系群、超星系团等天体系统,把它们等比例缩放,并与饼干、西瓜、篮球等类比;由浅入深,分别对星球、暗物质、空间、时间四个领域的最新天体物理研究成果做了详尽易懂的解读。 乔·邓克利在本书中,不仅以通俗的语言引导我们穿越天文学的历史,讲述每个阶段的曲折和惊喜,还着重讲述了那些被遗忘的女科学家,给予她们应得的赞誉和尊重。 ★普林斯顿天文学家力作 作者是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教授,工作于天文台和教学一线,获得了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麦克斯韦奖、大英帝国勋章等荣誉,具备权威的科学素养与教学经验。 ★通俗而优雅,图文并茂 一本由浅入深的天文学指南,文笔细腻优美,用最有助于大众理解的方式讲解天文学发展史和天体物理最新研究成果,配以简单易懂的图片,干货满满。 ★名人媒体广泛赞誉 英国皇家天文学家马丁·里斯、苏格兰皇家地质学会会长伊恩·斯图尔特等科学界大佬鼎力推荐;BBC《仰望夜空》《自然》《出版商周刊》《福布斯》《星期日邮报》等媒体一致好评。 ★讲述天文学界女性群体的故事 作为当代女性科学家的优秀代表,作者在讲述天文学发展史的同时,重点讲述了天文学界近乎被遗忘的女性工作者,以及她们的职业生涯和成就。
book

年度最佳!科普天文史的时候不忘提及那些被忽视、被诺奖略过以及没有资格使用望远镜却仍做出巨大贡献的女性们。查了一下发现果然是女作者写的。读起来也很畅快,好的科普书就是要写得又简单又给予人无限遐想。太阳这样的恒星竟然是由气体云冷凝形成的,谁能想到呢,太震撼了!

《横断浪途》

Cover Image
2025年01年20日 读过
◎ 编辑推荐 她以健朗的姿态跃入横断山,带出关于生活、实践与写作的更多的可能性。——茅盾文学奖作家 阿来 藉由七堇年的文字,我神游于横断山脉之间:在雪山、湖泊、经幡、牦牛和纯粹的哲思之间,浑然忘我。——作家,《失落的卫星》作者 刘子超 ★七堇年再出发之作,首部旅行随笔,一场走向群山也走向内心的壮游。 “进山,回城。进山,回城。三年多以来,一次次深入横断山脉,又一次次归来。回看卫星地图上 所走过的轨迹,竟像血管一样串联起了时间,记忆,风景,星,雪,山。它们构成了我这几年精神生活的脉络……”每一次的向外走,都是走向自己内心的过程。是更诚实地剖开自己,也更诚实地面对人生。 ★三年时间,穿越横断山脉三万里,在中国最神秘地质带,触摸风景、文化、观念的断层,寻找生活和命运的本质。 在噶陀佛学院与白马多吉谈起“山外面的世界”,在去往霸王山的夏牧场经历一场牦牛惊魂,在岷山参与野外巡护,在达姆寺撞见另一种生死,穿越此生必驾的国道318,行走在雪山、冰川、森林、荒野中……跨越10个经纬度与7000米海拔的落差,走过40个地方,七堇年刻画下她的“横断山宇宙”,也唤起我们对于远方独一无二的遐想。 ★旅行,是走出自我的洞穴。在山外之山,在生活的多样性里,抵达生命的和解与松弛。 伴随成长,人生越来越陷入某种既定轨道。但所谓的正确人生,所谓的确切路径,真的是能把握的吗?在路上,是纵身跃入所有的不确定性。旅行中的再出发,也是人生的再出发。短暂的逃离之后,我们才能回答“该如何正当地生活”。 ★收录 20+ 幅艺术家陈萧伊同行摄影,纪录片质感;知名设计师尚燕平操刀设计,精美雅致,翻阅舒适。 ◎ 内容简介 “旅行是为了懂得我们自己的地理。” 作家七堇年用三年时间,穿越横断山脉三万里,从华西雨屏以东,到横断山脉以西,深入中国最长最神秘的南北向山系,触摸地质、风景、文化、观念的断层,探寻生活和命运的本质。 在迷雾中攀登贡嘎,在岷山参与野外巡护,在王朗的雨夜里露营,她第一次如此接近探险家的梦想。看见细雪里的牧羊人,茫茫荒原中自在跃动的藏原羚,看见天高地厚,看见一无所有。她穿梭在神秘的族群、永恒的信仰与古老的生活之间,撞见物种与命运的多样,也写下自己的内在风景。 风景与人生映照。在群山中行走,寻找的也是另一种版本的活法。一座座山峰,亦即一次次跨越自己。板块挤压,岁月隆起,褶皱也就是生命的往复周旋。
book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的文艺青年好像也没多少改变。抱着看徒步经历的想法打开的这本,没几章就弃读了。很受不了每次写到山区人民就开始的“浪漫化视角”,好像他们生活在什么世外桃源一样没有俗世的纷纷扰扰。把他人生活简化成自己理想中的某种投射,忽略对方面临的种种困难。中国哪有什么世外桃源般的农村生活!太居高临下了。再者说,人如果是一无所知混沌活着,那能称得上幸福吗,跟萧红笔下动物般活着的人有什么区别。

《好好告别》

Cover Image
2025年01年20日 读过
●30个临终故事,描述了每个人从容面对人生终点的可能;6件重要的事,描绘出英国知名姑息治疗专家献给每个家庭的必修课;40年行医经验倾囊相授,助你和家人安养最后的时光。帮助临终者提高临终生活质量,安然度过人生最后旅程;帮助照护者摆脱无助与疲惫,获得科学、温暖的指导。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了解临终模式、找到合适的告别方式、选择讨论死亡的更佳时机、调整生命的预期,到留下给世界的赠礼、超越生命的局限等6大方面,用30个娓娓道来的感人故事,写出了一本让读者了解缓和医疗与临终关怀的经典之作。 ●如果你正在陪伴人生临近终点的亲人与朋友、如果你正在从事缓和医疗相关工作,如果你想扩宽自己人生的宽度,提升生命的质量,那这本书有助于你更多了解死亡、更深思考自我、更能无所畏惧,逆风翻盘,笑对人生。
book

一本围绕世界各地葬礼文化的科普读物。原来死后把人烧成灰已经不能算反哺大自然了 —— 焚烧过程中有机物都被销毁了,最终只剩下一把无法反哺土地的灰烬。现在有人开始尝试将遗体与有机物一同掩埋,通过堆肥的方式实现真正的自然归还。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印度尼西亚某些地区的丧葬习俗:家人会与逝者的遗体共同生活数年之久,仿佛他们从未离开人世。这种做法让人不敢脑补。

《生命进化的跃升》

Cover Image
2025年01年20日 读过
40亿年前,海底热泉偶然地成为你和其他生命的起源之地;之后,DNA的复制密码让你得以繁衍;直到光合作用制造出氧气,你才解决了能源问题;接着,复杂细胞让你的构成从简单变为复杂;有性生殖打乱了遗传组合,让你结合父母的优点;运动扩大猎食范围,让生存变得容易;眼睛成为你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热血提升新陈代谢速率,以维持你的大脑消耗;意识更是让你得以学习、思考以及成长;而最后的最后,直到生命尽头,你会发现死亡才是一切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 总而言之,在地球上,生命已经进化了40亿年。但与达尔文猜测的不同,进化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顺理成章地向前滚动;而是在某个时间点忽然跃升,激进地一路狂奔。DNA、光合作用、眼睛、性等10次进化,少了其中任何一次,你都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样子。 翻开本书,见证你本身就是40亿年来最大的奇迹。
book

演化生物学科普书。作者通过论述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共用同一套 DNA 编码系统,来证明生命可能仅在地球上诞生过一次。这个发现着实令人着迷,让人不禁对生命起源产生无限遐想。但这本书专业术语实在有点多,我又是跳着读完的。

看过

好东西

Cover Image
2025年01年20日 读过
爱逞强的单亲妈妈王铁梅(宋佳 饰)带小孩王茉莉(曾慕梅 饰)搬到新家,结识了所谓清醒恋爱脑的邻居小叶(钟楚曦 饰)。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一个坚强,一个柔软,一个擅长给人当妈,一个擅长随时撒谎。面对旧创伤和新挑战,她们彼此温暖互相慰藉。 而围绕王铁梅的两个男人,前夫(赵又廷 饰)不时“添乱”,女儿的鼓手老师(章宇 饰)似乎充满新的可能。作为已经觉醒的女人们和学习过性别议题的男人们,会遇到什么新问题?会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
movie

试问哪个文艺女青年能不喜欢邵艺辉镜头里的上海呢,只是这电影和那个女权圈人人称道的《她对此感到厌烦》有一样的毛病,所有的角色都像在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