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许久的二月记 Vol.3
本月事件
午餐险些被盗
二月初的时候下了大雪,办公室外面满是积雪的露台给我一丝灵感:都听说北方人冬天不需要冰箱,把食物放室外就行,我也来试试。结果放了没一会就听到海鸥在外面哇哇大叫,走过去一看,午饭差点被叼走了!只能感慨还好海鸥城府不深…

城府不深的午餐小偷
终于考过驾照!
去年 9 月考过笔试后就预约了 2 月的考位,没想到恰逢雪天,大路虽是清理干净了,居民区里的小路仍满是积雪。去考场前试图练习侧方停车,顺着积雪直接停到了路牙子上…到了考点发现分配给我的是 xhs 好评满满的白女考官,松了口气,跟她说今天这雪不好 parallel parking 啊,她说那就不考,咱就 pull over。
发现雪天路考的好处是车少而且可以以安全为借口慢慢开,不用担心低于限速被挂。所以一路上只要小心谨慎都没什么问题,非常顺利通过了路考,总算是拥有驾照的人!

堪称完美的路考成绩单
又去补牙了
路考完下午就再接再厉去补牙了。前年第一次拍 x 光的时候牙医说我有 10 颗牙需要修整,所以这俩年逮着保险额度我就会去看牙。这次俩小时补了最后四颗需要注意的蛀牙,其中有一颗是国内补了但是外立面不平整导致卡食物重补的,还有一颗是补的时候没把蛀的部分挖干净以至于要挖出来重补的。全程补了快两个小时,虽说有一个咬合器撑着我的嘴,但躺在那边感觉尸体都凉了,回家一看嘴角被扒拉得通红,麻药打多了的后果是喝水时水还会从嘴角侧漏…
临走前白女牙医跟我说,她补完我的现在自己也要补牙了。 我(惊讶):我以为你们这种人不会蛀牙? 她:We are all human beings.
丈夫骨折
丈夫走在工地路上就被工友开着 scissor lift 从后面追上来轧了。脚腕骨折被送去了急诊,听他说上司来的时候那工友还疯狂甩锅不是他的错。上司说现在不是讨论谁对谁错的问题,连忙把丈夫带去紧急处理后转送医院。
难怪我那天中午跟他说毕业工签获批、运气真不错的时候,他回了一句:我运气不是很好,但他也没跟我说发生了什么。直到快下班的时候我跟他说我要去健身的时候,他才告诉我他在医院,让我去接他。
加拿大 BC 省的工伤事故几乎是被 WorkSafeBC(以下简称 WCB)垄断的。工伤的工人禁止起诉雇主和肇事者,一切赔偿皆由 WCB 承担。但是 WCB 不论事故是谁的过错,最多只能报销医疗费用和误工导致的工资损失的 90%,当事人不仅得不到因为工伤遭受的痛苦赔偿,甚至还要遭受工资损失,只能自认倒霉。
骨折手术
丈夫去急诊当天拍了两次 X 光,医生跟他说需要手术,但因为床位问题,所以需要他回家等电话通知排期,建议他每天晚上过了十二点就不要进水进食,指不定哪天就有空位可以手术。
周四骨折,周五接到通知,周一手术,感觉加拿大医疗效率也没有 xhs 说的那么不堪,记得我妈在国内做手术也是等了些许天。手术前夜,我妈还打电话给我让我给主刀医生塞点红包,她一副非常懂行的样子说:你给医生一点小费。我:啊?我们这边不搞这套的!
手术当天是在等候区等待,我身为家属可以陪同,先是护士过来进行一些术前问话和准备工作,但我也不理解为什么脚踝做手术,还要拿 uv light 给鼻腔进行消毒。护士说她们 before covid 就开始这样操作了,可以有效预防骨科手术的感染。过了半小时,主刀医生和 surgery doctor 也都来了:主刀医生是个白人老头,说这个手术对他来说很简单,半小时内搞定,接下来还有两个礼拜和一个月的回访。
因为加拿大医疗资源有限,这边医院轻易不让人住院,手术后麻醉苏醒了就会打电话让家属把病人接走。不像是国内,术后还可以住医院挂挂止痛点滴,这边是给你开一个泰诺的处方,让人自己去药店买。万幸的是丈夫术后恢复不错,未曾需要止痛药。
美加贸易战
我其实没有在日记里记那些所谓的大事的习惯。之前看了朋友 12 年时的日记,里面记了习近平刚上台前的一些声音,感觉挺有意思的,所以我也想随手记一笔现在的事。
川普这次上台后就对加拿大加征关税,引发加拿大人强烈不满。甚至有人组织定期去美领馆和 Tesla 店门口抗议,还有人号召抵制美国货。一个朋友说:咱中国人挺现实的,嘴上说着恨日本人,买东西时还是冲着日货去;加拿大人这么护国,死活不愿意并入美国,反倒让不少中国人觉得奇怪。就像我们这些反贼常说的那句话:“我会像祖国爱我那样去爱祖国。” 我们产生文化隔阂的原因会不会是因为从未像加拿大人那样被自己的祖国爱过?
但就算如此群情激愤,加拿大人到现在也没像咱砸日本车那样去砸 Tesla。Reddit 上那个 BuyCanadian 的版块里甚至有人倡议:如果你囊中羞涩,碰到便宜的美国货该买就买,别给自己太大心理负担。如此克制,真好。